《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》(以下简称《规划纲要》)印发实施一年来,长三角地区在多方面积极探索、大胆创新,积累了实力,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。
长三角一体化发展,“一体化”和“高质量”是两个关键。
要实现一体化发展,区域的协同发展、错位发展非常重要;要实现高质量发展,则离不开创新的支撑和引领。因此,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,区域协同创新是题中应有之义、途中应行之事。
长三角科教资源丰富,拥有上海张江、安徽合肥2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全国约1/4的“双一流”高校、国家重点实验室、国家工程研究中心。经过持续努力,目前长三角已初步形成了密切协作、联动发展的区域协同创新体系,在电子信息、生物医药、高端装备、新能源、新材料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国际竞争力较强的创新共同体和产业集群。在疫情中,长三角一些企业进口关键原材料和零部件受阻,通过区域协同,在区域内找到了新的合作伙伴。
“百尺竿头,更进一步。”《规划纲要》提出,努力提升配置全球资源能力和增强创新策源能力,建成我国发展强劲的增长极;到2025年,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基本形成,成为全国重要创新策源地。这既是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的机遇,也是国家对长三角提出的更高要求。
形势喜人,形势也逼人。要完成这样的目标任务,没有其他路可以走,必须要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,拉长长板、各扬所长,打破现有行政区划藩篱,通过区域产业协同、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协同等,让区域内人才、资金、技术、产业、市场等创新要素自由流动、高效配置,充分释放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的活力和张力。
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将为创新创业注入新动力、开辟新空间、增添新活力。目前,长三角地区一批具有前瞻性的政策已经出台或者正在酝酿出台,逐步勾勒出了一体化发展的蓝图。展望未来,要以《规划纲要》实施一周年为契机,通过更紧密的区域协同创新,促进创新资源的开放与流动,实现“一体化”和“高质量”双轮并转、两翼齐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