站长网 评论 家庭不是孩子的“第二课堂”

家庭不是孩子的“第二课堂”

当下,鸡娃内卷已成为讨论教育问题时绕不开的几个词。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、民进中央副主席、中国教育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学术委员会顾问朱永新认为,鸡娃的背后是家庭教育学校化,对孩子的成长不利。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、教

当下,“鸡娃”“内卷”已成为讨论教育问题时绕不开的几个词。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、民进中央副主席、中国教育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学术委员会顾问朱永新认为,“鸡娃”的背后是家庭教育学校化,对孩子的成长不利。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、教育部家庭教育指导专委会副主任委员、首师大特聘教授孙云晓也指出,现在的家庭教育、家校合作存在一个很大的偏差,即家庭教育学校化、家庭教育知识化。

家庭不是孩子的“第二学校”,家庭教育的本质不是传授知识,而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、正确的人生观、健康的人格,发展孩子的个性特长,为孩子一生的幸福打下坚实的根基。笔者认为,良好的家庭教育应当具备以下三个特点:

一是把培养孩子的好思想、好品行、好习惯作为首要目标。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: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,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,是如何做人的教育。孙云晓认为,家庭是生活的组织,生活是教育的源泉。家校合作不应只有知识教育,还可以有很多积极的方面,比如追求立德树人,追求五育并举等。家庭是以生活为依托的,家庭教育的本质是生活教育。

家庭不同于学校,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,要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,让孩子拥有“好思想”,这是孩子将来的立身之本;要教育孩子遵纪守法、尊老爱幼、诚实守信、助人为乐、热爱劳动,让孩子拥有“好行为”,这是孩子将来的做人之基;同时,要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、行为习惯、学习习惯、思维习惯等,让孩子拥有“好习惯”,这是孩子将来事业成功的法码。

二是促进孩子发展个性特长。对孩子学业期望过高,是家长焦虑重重、把孩子变成“鸡娃”的主要原因。日常生活中,许多家长要么拿自己的经验激励孩子,要么盲目攀比“别人家的孩子”,希望其成为人中龙凤。过高的期望值,不但加重了孩子的学习负担,也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负担。

由于先天秉赋和外部环境不同,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考上北大、清华,更不是所有孩子都能成为科学家、顶尖人才。只要进行科学的教育和引导,大部分智力正常的儿童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特长。因此,家长要理性设置对孩子的学业期望值,鼓励孩子充分发挥自身特长。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站长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zwzz.com.cn/html/xinwen/pinglun/2021/0526/6735.html

作者: dawei

【声明】:站长网内容转载自互联网,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绝非权威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如您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,请提交相关链接至邮箱:bqsm@foxmail.com,我们将及时予以处理。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0577-28828765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箱: xwei067@foxmail.com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9:00-17:30,节假日休息

返回顶部